第三十八节 名门教徒(2 / 2)

加入书签

而利马窦正是利用了瞿汝夔的人际关系网,从结识广东的高官开始,一步一步的走向了紫禁城,真正打开中国的大门。</p>

当时的韶州知府谢台卿以及邻近的南雄知府黄门均为常熟人,其中黄知府还是瞿汝夔早年的塾师。这样,瞿太素很容易地把利玛窦引入了上流社会。通过瞿汝夔的穿针引线,神父与他们还有诸如兵备道邓美政、曲江知县、英德知县等上层人物结成了好友。应瞿汝夔之请,谢台卿在教堂门口张贴了一张告示,宣告自己是这所房子的保护人,使平静维持了一年之久。后来在南昌,利玛窦甚至与建安王朱多(此字不可考)——瞿汝夔的儿女亲家——结成朋友,后者向利玛窦询问西方人的交友之道,利玛窦为此撰译了册子《交友论》,风行一时。有这些达官贵人做保护人,事业自然得到了发展,困难也随之减少了。此后当然仍出现过种种麻烦,但在瞿汝夔的斡旋及那些官员朋友的帮助下,应付起来顺利多了。</p>

瞿汝夔还建议利玛窦脱去僧袍改穿儒服,从而使之更易为儒教中国所接纳。在此之前,利玛窦穿的是和尚的僧袍,剃光头,教堂也称为寺,这给他带来了诸多不便,因为明代后期的和尚已经不太受人尊敬了,甚至还遭受鄙视。</p>

正是瞿家的这个不肖子把天主教帮利马窦在中国传教成功。而瞿汝夔终于在万历三十三年把儿子式谷送回了常熟,这表明自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家族的原谅,虽然自己还不能回家。</p>

而接受了洗礼的瞿式谷终于在天启五年邀请耶稣会士艾儒略来常熟传教。艾儒略传教颇有当年利马窦的风格,当然也得于他丰富的中西文化知识,在江南与士大夫的交往中,他获得了“西来孔子”的称号,这个评价可是相当的高。</p>

艾儒略在常熟的传教成绩非常的喜人,这主要得益于他搞定了百年望族瞿家。在天主教徒瞿式谷的影响下,在“西来孔子”魅力的感召下,瞿氏一门基本都接受了洗礼,正式成为了天主教徒。瞿家还帮助耶稣会在常熟建了一个教堂。名门望族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常熟人见瞿家都信了耶稣,于是纷纷入教。</p>

这样,常熟的天主教数量迅速增长。后来,崇祯八年,毕方济神甫来常熟传教,一次就领洗三百多人入教,两年后又发展了教徒八百人。这个数字对于只有二三十万人口的常熟县来,不可谓不大。</p>

周康石来拜访的目的并不是因为瞿家的天主教背景,而是因为瞿式耜,自己需要结交他。瞿式耜,字起田,号稼轩,现在赋闲在家。不过再过几年可不得了了。在崇祯皇帝在那棵歪脖子树上吊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弘光朝廷马上启用瞿式耜,并授予他广西巡抚职位。</p>

广西巡抚啊,广西最大的官。如果周康石想要在广西混得好,就需要瞿式耜的帮助。关键是瞿式耜不但是个清流,有气节,抗清而死,比他的那个老师钱谦益强多了。而且他在文官中还算比较懂军事的,几次保卫桂林成功,延长了南明永历政权的寿命。</p>

到了瞿府大门口,周康石派家丁去进去投帖。很快,门房就把周康石引到客厅。</p>

“秦义贤弟,欢迎光临寒舍啊。”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迎出来道。</p>

此人肯定就是瞿式耜了,自己二十多岁被一个老头叫贤弟,这种感觉实在难以言表。</p>

“稼轩先生千万不要这么叫,折杀子了,叫我康石好了。这次冒昧来打扰,还请瞿先生原谅。”周康石可不敢跟这个民族英雄称兄道弟。</p>

“家师牧斋先生与令师霞客先生乃平辈好友,你我当以兄弟相称。从恩师那里看到你的《长江探源考》,就想结交你这样的异人高人。没想到新想事成。快快请坐。”</p>

周康石突然很感激徐霞客,正是他把修改的《长江探源考》寄回江南,自己才有机会让江南的文人认可。徐霞客应该早已知道自己想多结交一些名士,所以尽量给自己创造条件。比如这《长江探源考》已经被他修改得面目全非,可他还是署上了周康石的大名,归于自己名下。而且,一修好后,就把文章寄回江南,让江南的读书人早知道。</p>

----------------------------------------------------</p>

求一下收藏和推荐。</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