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堑壕斗法(1 / 2)

加入书签

 元军在岳州南门外营寨和睢庄的水陆两寨,同时遭受到袭扰,损失虽然并不算伤筋动骨,但憋屈的是,自己毫无还手之力,这对士气的影响,是很大的。</p>

阿里海牙心里明白,在岳州城下待的时间越长,对自己越不利,为了快速攻下岳州城,阿里海牙决定,尽快祭出自己的杀手锏:巨型投石机。</p>

从攻城第二天开始,阿里海牙命令士兵,在岳州城外堆土筑台。</p>

由于是长途奔袭,阿里海牙随军携带的,只有两台巨型投石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阿里海牙为投石机选择的攻击方向,是一段相对低矮、老旧的城墙。</p>

不过,巨型投石机在襄樊之战中,显示了威力之后,宋朝官军,也已经想出了一些应对之策。</p>

看到元军开始筑台,梁永庚便安排士兵和jīng壮平民,将cháo湿的泥土运上城墙,然后将cháo湿的泥土,沿着城墙慢慢浇下来,这样就给城墙穿上了,一层软泥的盔甲,梁永庚希望它可以,抵消巨型投石机的部分冲击力。</p>

-</p>

到了夜里,乐钦依旧指挥着股宋军,出城袭扰元军。</p>

阿里海牙早已做好了安排,元军反袭扰组,正在等待着宋军的到来;双方不时在黑夜里,爆发一些规模的战斗。</p>

乐钦属下的校尉沈思楠,带领着一个五十人的宋军袭扰组,从下风处,向元军营寨方向摸过去,沈思楠的组,带着两条狗,来帮助发现元军的反袭扰组。</p>

这些狗的嘴,都被大骨头给卡住,这样狗发现了元军官兵时,就不能大声叫出来,但牵狗的宋军士兵,却可以从狗的动作,大致判断出敌人所在的方位,这样宋军士兵就占据了先机。</p>

狗开始狂躁起来,宋军朝着狗做出反应的方位,以半圆形包围过去,然后投出一阵投枪。</p>

黑夜中,立刻传出来元军官兵的惨叫声。宋军士兵一拥而上,很快解决了剩下的敌人,十几人的元军反袭扰组,就这样被宋军解决掉了。</p>

沈思楠此刻心情不错,他一挥手,五十人继续向其它的可疑地摸去。</p>

-</p>

睢庄元军的陆地营寨附近,李恒部将海祯所部,趁着白天民军休息,占据了营寨前的大部分堑壕。</p>

李恒部将海祯命士兵,在先前简易堑壕的基础上加宽加深,并新开挖配套堑壕,形成了很完善的防守体系。</p>

看到元军在堑壕里布防,步军副统领高师诚,对身边的校尉孙湘逸道:</p>

“谁元军只善于马上杀敌?眼前元军的表现,就告诉我们,元军是一支非常善于学习,非常愿意采用新战法的军队。”</p>

民军于是也加固、完善了自己的堑壕,双方形成了对峙。战斗也从一开始的,仅在夜间进行,扩展到不分昼夜。</p>

-</p>

民军与元军都借着堑壕的掩护,所以相互shè箭时,很难命中对方。</p>

元军将领海祯,首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一天,元军从水军楼船上,拆下来几台硬弩机,安置在前沿的堑壕中。</p>

经过几轮试shè调整后,元军开始了对民军的猛烈shè击。</p>

双方的堑壕距离很近,元军的硬弩机,几乎是垂直向上发shè,然后又垂直向下落下,shè进民军的堑壕。</p>

硬弩机可以密集快速发shè,并且箭的速度也更快,民军携带的轻便盾牌,根本抵挡不住,很快出现了近三十人的伤亡。</p>

-</p>

民军现场指挥官,校尉孙湘逸,眼看伤亡过大,急忙下令后撤。</p>

孙湘逸的队伍中有人识货,知道元军使用的,是水军楼船上的硬弩机。</p>

于是严铠向水军求援,张轩德随后调派了一个十人硬弩机组,由楼船硬弩机手杨兴邦领衔,加入步军。</p>

一天以后,民军再次杀回到堑壕里,携带着更为厚重的盾牌,还有自己的硬弩机。</p>

-</p>

双方围绕着堑壕的斗智斗勇,还在继续。不久,民军开始尝试,在堑壕环境下使用型投石机;元军也效仿民军的做法,从水军战船上,搬来了投石机。</p>

由于双方使用的投石机,打击jīng度都不高,所以发shè出去的大部分石弹,都落在了堑壕外。虽杀伤不够,但少量落进堑壕里的石块,对堑壕里的士兵,是有一定心理威慑滴!</p>

-</p>

民军的袭扰战进展不顺,也证实了秦起之前的判断,他找了严铠和曹捷、高师诚等人商议,要求在细节上多下功夫,争取在两军对峙中,取得一些优势。</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